大家好,欢迎观看梓源聊三农,我是梓源。桑园的群体结构与生态条件,桑园内伴随着新梢生长,叶片展开形成群体结构,这就是桑园的生产构造。树木的枝条随着生长而逐年分枝形成各种树木的固有树冠。而栽培的桑树由于每年都要有一定高度的剪伐枝条,再从伐条部位长出新枝,因而具有不同形式的树型。枝条是运输水分与养分的通道,又是贮藏物质的场所,还有把桑叶配置在空间的作用。普通桑园植被发育较充分,土壤表面透光率为35%而密植桑园植被发育不良,土壤表面透光率仅为20%。桑园养鸡管理程序一般分为两个部分,育雏和放养。
桑园1.育雏阶段,一般在室内养殖,饲养45-55天,雏鸡育雏后1-2个月放养到桑园。2.放养阶段,雏鸡脱温后进行放养。放养地要建造鸡栖息的棚舍,鸡舍以地板架空为好,利于鸡粪掉落,鸡舍清洁。在养殖区域要以鸡舍为中心,向外架高围网,使鸡在围网范围内的桑园觅食。鸡舍内及周围要放置补饲用具和饮水工具。蛋鸡还要设置产蛋箱供鸡产蛋用。
1.育雏,雏鸡特性雏鸡在10日龄以前体温要比成年鸡低3℃左右,为33-39℃。10日龄后才逐渐恒定,达到正常体温。幼雏绒毛稀短,抗寒能力差,所以维持一定温度特别重要。否则鸡容易感冒,还会堆积造成挤压死亡。第二,幼雏嗉囊和肌胃容积很小,贮存食物有限,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健全,消化能力弱,因此要求饲料营养全面。
普通桑园叶面积指数(AD为6.8而密植桑园则高达83就是说,桑叶叶面积可达到地表面积的8,3倍。这种情况下,最下层的相对受光量几乎为0桑园的群体结构,还影响到桑园的温度和空气空气中CO2的标准含量为0.033%,以此标准含量的光合强度指数为100。若把CO2的含量增加1倍,则光合强度指数将为127。晴天无风的情况下,桑树光合作用强度在上午不断增强,但到中午前后植株周围CO2浓度有所降低。在桑园里鸡的跑动觅食会改善桑园的通风条件,使CO2得到补充,从增进光合作用强度,减少黄落叶。鸡只觅食还能促进土壤与大气的气体交换,改良土壤结构,有利于新根的发生与生长。而且鸡以昆虫、草为食,可以减少桑园虫害和草害,因此选取适当的鸡品种,适量放养在桑园里,可以促进桑树的生长,同时桑园又为鸡提供了一个遮阴避风和觅食的栖息场所。
2.鸡的生活习性是夏怕热、冬怕冷,最适宜的温度是18-23℃,最低不应低于7℃,最高不应超过32℃。桑园夏季枝叶茂盛、遮阴效果好,冬季落叶日照充分,比较适合鸡的生活。痢特灵,按饲料量加入0.02%-0.03%,连喂5-7天后停药2-3天,再喂5-7天。氯苯胍胺,按125-240毫克汘千克混入饲料喂给,一般连喂7天后停药2-3天,再喂7天。杜拉霉素,每吨饮水中加入纯品5克(5毫克/千克),连喂3-5天,可有效抑制球虫。磺胺啕恶啉,按饲料量加入0.012%或者0.005%混水用于预防。治疗按饲料量加入0.1%连续混饲3天,停药3天后,改用0.05%的浓度混饲2天,然后又停药3天,再用0.05%的浓度混饲2天克球粉,按饲料量加入0.025%混饲用于预防,从第2周龄可连续用至8-10周龄,然后减量渐停。桑园放养鸡的免疫程序雏鸡分散到桑园后不易再进行免疫接种,因此应在育雏期完成所有免疫接种程序。
3.生态隔离就是防止疫病从外部传入或场内相互传染。有调查表明,病原物90%以上都是由人或进锥时传入的。所以,进锥的选择及进雏后的隔离饲养等都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。鸡舍人口处应设有一个较大的消毒池,并保证池内常有新鲜的消毒液,工作人员进入鸡舍需换工作服和鞋,入舍前洗手并消毒鸡舍中应做到人员固定、用具和设备相对固定使用,严禁外人入舍参观,也不去参观他人的鸡场,绝对不从外购入带病鸡只及产品;非同批次的鸡群不得混养。在放养时也尽量做到生态。聚在一起讨论问题的现象很普遍,甚至将来人直接引入鸡舍现场说教,或将死鸡从一场拿到另一场解剖。这样相互间的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,无疑都会增加疫病传播的机会。
4.饲管人员及用具不固定。有些人进入鸡舍根本不消毒,绝大部分人员只注意脚下消毒而不注意更换衣帽。农村饲养员不如大鸡场的专业饲养员固定,往往流动性大。饲养场的用具往往也不固定,如料桶、料瓢、水桶和水瓢等随拿随用,有的在水中加药无专用搅水棍而随用随找。这些无疑也会增加疫病发生的机会。因此,各种用具不但应当专用,还应定期消毒。以上就是小编对桑园养鸡一些经验和预防措施,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评论一下我会一一回复的。
举报/反馈